隨著現代社會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生鮮電商也走向了風口。天貓、京東、亞馬遜、順豐優選、一號店、我買網等電商巨頭都在布局生鮮業務,華為榮耀前總裁劉江峰這一通信人甚至也辭職去做生鮮電商D Mall,尚未上線就獲億元天使。
生鮮電商這么火,但卻存在價格偏貴、難以貯藏等諸多難點,冷鏈物流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幾乎成為了一道跨不過去的坎。大多數生鮮電商只能做成“小而美”,即使做成“大而全”也不夠極致,在細節上沒辦法把控。
如何在“大而全”的時候同時保持產品“小而美”,“本地化”這三個字成為了部分生鮮電商的出路。
“小而美”和“大而全”的困擾
佳沃市集創始人、原順豐優選CEO崔曉琦曾總結過,生鮮電商是一門“上游滲透到基地,中間控制物流,末端抓住用戶群,最終降低損耗率,提高配送體驗,控制物流成本”的非常復雜的生意。
這句話可謂是對生鮮電商的難點進行了高度概括,基本道清了如今生鮮電商行業的痛點和難點。上游來看,供貨、產品質量都需要嚴加把控;中下游環節,物流、營銷、運營、管理等又需要費心費力;總體來說,生鮮電商對運營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
據《法制周末》報道,與市場的紅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鮮電商盈利數據的冷清。《2014-2015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只有1%能夠盈利,7%巨額虧損,88%略虧,4%持平。涌入其中的大小企業共同看好的是生鮮電商行業的廣闊前景,但運營過程中的貨源、配送、售后等問題,幾乎成為目前中國生鮮電商面臨的共同困難。
目前有不少中小創業者從生鮮電商下一兩個小的品類出發來做,本地市場切入,不斷深入滲透進產業鏈,形成資源壁壘,最終不斷擴張品類。中小創業者這種做法基本符合當年的發展規律,但很容易做成“小而美”最終被吞噬。不少本地生鮮電商創業者其實正是做成了這種狀態。
電商巨頭來做生鮮電商又很容易直接采用“大而全”的方式。天貓、京東等綜合型電商利用自身平臺和流量優勢,可以通過讓商家入駐的方式布局全品類,做生鮮電商,并迅速擴張到全國各個城市。這樣的業務形態能快速獲得規模,但無法控制產業鏈,做不成統一標準,最終雖然構建起了生鮮電商的各個環節,但總不夠極致。不極致的地方體現在產品不新鮮、物流過慢等諸多方面。
去中心的“本地化”能否破局
生鮮電商作為一種需要高度標準化的行業,想靠C2C的方式或是B2C的方式簡單起量不太現實,還是需要電商品牌從供應鏈和物流等各個環節費心費力,進行諸多標準化的探索。聯想控股旗下的佳沃市集企圖以“本地化”的方式突圍。
所謂“本地化”指的是探索本地供應本地的運營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不單是簡單的篩選采購,還成立自己的農業孵化器,通過對新農人的扶植,對全產業鏈的管理,通過相關標準的規范,讓本地農業升級,更好地服務當地消費者,減少物流時間,降低交付成本。同時,又能讓消費者吃到安全、高品質的生鮮食材,將一個可行的、高標準的本地化運作方式走通走順,并以此為樣板,在全國復制,讓更多人吃上價格低、高品質的食材,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地化”這種模式某種程度上看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思路。雖然上游還是給農民來做,但等于是采用了募集新農人的方式把標準化的種植和生產控制在了自己手中。而在物流層面上,礙于保鮮技術及運輸條件的限制,生鮮產品不可能像數碼產品那樣跨越大區域配送,這使得生鮮產品的競爭缺少電商類競爭的活性,那么圍繞一個地域為目標的種植、生產則成為了最佳選擇。
當然,“本地化”不是佳沃市集的唯一方向。按照佳沃市集的思路,除了“本地化”還有自種基地的重運營模式。目前,佳沃市集以兩大手段來探索“農業升級”這個問題。
1、自種基地,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
自種基地用戶生產類似藍莓等高附加值的產品。這類產品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無法通過全國農民的征選實現供貨,此外國內土地的有機質差,只有不到3%,需要在選址等嚴加把控,否則無法生產出高品質的生鮮產品。所以,這一塊高附加值的業務想要做大規模,只能自己來做。據了解,僅僅在青島地區,佳沃就有超過10萬畝的藍莓園區。類似的高附加值產品還有更多。
2、日常肉蔬,更多地利用既有資源
日常肉蔬隨處可見,自己親自做沒有必要。要提高效率,在保證標準化質量的前提下,交給農民即可。佳沃市集采用農業孵化器的模式改造和指導目前的小農生產,在不改變農民生產習慣的前提下,讓他們的生產更科學、產品標準更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既有的資源。
由點及面推動農業產業升級
總的來看,佳沃市集的做法“詳略得當”。所謂“詳略得當”指的是在需要追求細節的高附加值品類上無微不至,而在普通的豬肉和蔬菜等層面上只負責提高生產效率、把控品質,不降低標準。
從這種“本地化”的思路來看,這和未來歐美的“大農場”式的農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中國農業最大的問題在于精耕細作和小農經濟。這種局面導致農業生產方式落后,生產效率也較為低下。但佳沃市集這種孵化器式的農莊經濟如果由點及面足夠廣的話,可以不斷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并且帶來示范效應。當這種點足夠多的時候,這種大的效應足以影響中國的農業現實。
“大農場”式思路在佳沃市集近日全新推出的新版APP中可見一斑。某種程度上說,這一款應用正是在更好滿足高端家庭需求,為農業產業的升級提供反向推力。其中“新農人”這樣一個板塊更是在孵化一個又一個生鮮領域的垂直電商,把一個個單獨的產品做成品牌,一方面為新農人帶來名氣和收益,另一方面也給平臺帶來更為豐富的貨源。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生鮮電商其實不僅僅是滿足高端用戶家庭需求的一種產物,更是推動中國農業產業升級的一種方式。這種思路不僅僅需要浸透式地影響農民,更需要影響一個個普通的家庭,為此創造互聯網生鮮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