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新浪博客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再次提起它,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都十年了呀!現在還有人在用嗎?答案是肯定的,確實還有人在用新浪博客。不過比起今天的其他同類產品,新浪博客已風光不再,甚至可以用日薄西山來形容。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后,如今的新浪博客拖著老邁的身軀還在咬牙堅持。加上今年六月底,新浪輕博客Qing的下線,新浪在博客方面的業務發展更是雪上加霜。
昨日,新浪博客更新了其移動客戶端。這款僅用60天就研發上線的產品,解決了一些用戶反映強烈的問題,不過界面依舊單調,并不好看。
據了解,很長時間以來,新浪對博客更多的只是維護。連這次移動端升級,也是距離上次更新已有三年時間。盡管它的團隊滿腹情懷地告訴大家:“可能一開始你通過它能做的事情還不是很多,可能它還并不完美。但我們有信心向大家保證,它一定會持續更新、不斷改進完善,變得越來越好。”但依舊掩飾不了此前新浪對博客業務的不重視、資源的緊缺的問題。
時隔三年后新浪博客移動端版本再次更新,或許只是新浪的一個常規化維護動作。但也不排除新浪對這款產品重新燃起希望的可能。新浪博客的官方公告中表示,“決定讓博客APP成為‘大變革’的第一塊陣地。”所以,或許在新浪眼中,這匹老馬還有價值,新浪博客此次可能想做一匹黑馬。
但就實際情況看,周圍的環境已變,如今新浪博客的競爭優勢也僅剩內容、情懷和老用戶,而且其自身還存在著一些大的問題和短板。
一方面,內容生產形式不斷變動和創新,傳統博客形式已不再討喜,正在逐漸邊緣化。用戶獲取信息的形式多樣化,博客的長篇大論式和深度閱讀風格,已不再適合主流的碎片化閱讀方式。
另一方面,像網易LOFTER、簡書、點點網等這樣的輕博客式產品勁頭正旺,也擁有大部分的用戶。這些產品的界面和用戶體驗更符合大部分用戶的需求。新浪博客們作為快被淘汰的一代,再想‘大變革’實在吃力。
此外,就是新浪博客自己存在的問題。
1、 排版混亂,而且有大片的廣告;
2、 用戶體驗差(尤其移動端),功能和界面美觀度已經遠遠落后時代發展;
3、 用戶互動性薄弱,早先有大V們撐場,如今勢頭減弱,陸續散去。連草根也很難在新浪博客生存,更多地是轉變為讀者;
4、 新浪門戶網站被新媒體沖擊,微博也一直在被唱衰,留給博客的資源更局限;
5、變現能力差,廣告是主要方式,維持正常運營都很艱難。
6、新浪博客移動端的落后其實也與博客的性質有關系,長篇大論的內容形式并不符合用戶碎片化的時間,在移動端撰寫也不方便,對創作者來說,還是在PC端撰寫方便。所以,讀者和創作者對產品的需求不一樣,而博客也沒能在讀者和創作者之間找到一個重心定位或者權衡的解決方案。
所以說,沒有好的產品形態,很難改變新浪博客的現狀。沒有資源和老大的鼎力支持,下面的團隊也只能做做小改動而已。
其實,論博客,如果傾心打造,打破原有的禁錮和模式,順應時代的變化和用戶不斷更新的需求,以創新的姿態面對用戶,或許還有可能重新出發。
畢竟,新浪博客是曾經的“大佬”,他創造了一代輝煌。而博客這種形式離真正沒落還有些時日。最起碼,新浪博客上面還有一些重度用戶,優質原創內容是其現在最大的優勢。內容就是整個產品的硬件部分,只要還有內容在,加上與微博掛鉤,希望尚存。另外,比起其他熱鬧喧囂的內容社交平臺,博客文字感強烈,清靜和情懷也是優勢。
有人用一句話區別過他們:【博客】是書籍,【微博】是報紙,【輕博客】是雜志。個人是非常贊同這種說法的。可以說博客還是有一定的價值屬性的。或許有一天,這個社會的趨勢不再是傾向于只言片語的交流分享,而是沉靜下來的閱讀。
當然,以上說新浪博客可能要重新出發,也只是個人猜測。究竟新浪對其博客業務的想法和未來規劃如何,無從得知。但是新版本的出現,還是讓一些人滿懷期待。而且新浪目前也在極力想突破微博和門戶網站這兩點,向外發展創新產品。或許博客是個不錯的選擇。
總之,盡管周邊的環境已變,新浪博客還是以其老邁的身態去探索和盡力融入這個新潮的世界,如果再次拾起博客這個老物件,起碼勇氣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