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一瞬間,跨境電商新政的頒布悄然過去一個月了,也許對于跨境電商平臺來說,這個月并不好過,我們來看看新政后的一個月,這些平臺飽受了哪些困難?
新政一月:淘寶代購又開始活躍
所謂熔斷機制就是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采取的暫停交易措施。而對于跨境電商而言即將迎來第一波的熔斷,“保稅區的備貨在清空,而從海外采購的貨品無法進入”,林建(化名)向網易科技如此闡述相關問題。
“你知道香港銅鑼灣、旺角的水客又開始背起麻袋開始往內地拉東西了嗎?”林建向網易科技表示,他同時把手機上的照片展示給筆者看,這些照片是其香港的經銷商向其展示分享的照片。
林建認為,“他們是對政策最敏感的。”之所以敏感是因為淘寶代購又活躍了,同時大量跨境電商面臨貨源短缺,香港的“水客”就重新上崗。而在此之前,由于跨境電商的火熱,中國購物者最為集中的首爾明洞一條街銷售額下降20%,樂天百貨銷售額下降12%,針對中國出口的“水貨一條街”全線關門停業。
這或許都是因為跨境電商新政的出現。
林建稱,他參與了新政頒布以來之后跨境電商平臺高管的幾次內部會議,同時他還代表平臺方多次向相關部門提交報告反饋新政實際產生的不良影響。就在接受采訪之前,林建還在微信群里向幾大跨境電商平臺的相關負責人咨詢有關目前保稅倉庫存的現狀。
從目前得到的反饋來看,各家在保稅倉的庫存差異明顯,幾個相對較大的平臺備貨達到30天甚至更長,而中小型的平臺幾個熱門品類已經出現了斷貨,能售賣的產品品類備貨時間僅剩10天。
面對多位平臺相關負責人在微信群內表現出來的焦急,林建也很無奈,其向網易科技表示“目前大家能用的方法都用盡了,如果還沒有改變未來可能就只能關掉跨境電商業務轉型了。”
據他介紹,目前個別中小平臺,已經悄悄在轉型,等不及政策的調整,自己主動尋找新的出路。
新政影響為何這么嚴重?
被業界一直預計只是增加稅收的新政,為什么在頒布之后成為如此棘手的難題?新政的影響是僅僅限于跨境電商平臺嗎?有沒有涉及到保稅區和消費者?
從各家跨境電商企業了解的情況來看,對于跨境電商平臺來說,新政的影響絕不僅僅只是增加稅收而已:隨著新政的到來,因為牽涉到幾個部委之間各種規章制度,原來只是增加稅收的類目成為跨境電商平臺們越不過的一道檻。
林建向網易科技詳細解釋了新政帶來的不良影響:
第一,新政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定位前后不一,導致其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盡管新政規定跨境電商零售在征稅環節按照貨物計征,但同時又規定公民個人是納稅主體,每人每年有兩萬元的最高限額,內在的邏輯還是把跨境電商零售作為個人對自用物品的進口行為。目前海關、質檢在通關環節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按照一般貿易貨物監管,對跨境電商來說,既承受了一般貿易的嚴厲監管,又比一般貿易多了交易額限制,兩頭被夾擊。
第二,清單極大地限制了進口。新政的本意是堵住稅收漏洞,增加國家稅收。基于這個考慮,為滿足日常征管操作需要,制定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下稱清單)。但是由于清單要求跨境電商按貨物提供質檢通關單,相當于將一般貿易的檢驗檢疫要求加到了跨境電商上。以食品為例,辦理通關單需隨附原產地證書、出入境食品包裝備案書、安全性評估材料等10余種單據,還需辦理境外生產企業注冊、境外出口商備案等前置性審批,不僅手續繁雜、辦理時間長,且未能滿足前置性審批條件的商品將無法進口。據統計,受通關單的限制,絕大多數食品、化妝品、保健品、母嬰用品短期內將無法進口,占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總量95%以上的商品受此影響。
第三,對網購保稅化妝品增加注冊備案要求,事實上不具備操作性,將導致這個品類從跨境電商消失。清單把首次進口的化妝品排除在外,即化妝品必須事先在食藥監局注冊備案,才允許通過跨境電商進口。事實上,化妝品早已成為時尚快消品,大多數新品生命周期縮短到半年,而食藥監局的注冊備案周期長(進口化妝品集中在總局藥化注冊司化妝品處審批,通常在1年以上)、費用極高(單個化妝品僅檢測費就在8000元以上,通過注冊代理公司需要20000元)。如果按照現行注冊備案制度執行,相當于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大多數化妝品品類宣判了死刑。目前在食藥監局注冊的13萬種進口化妝品,僅5萬多種仍在注冊有效期,其中大多數已經過時退出市場。剩余的5萬多條對應的化妝品中,60%已過時退出市場,還剩2萬多條信息對應的化妝品不超過3000個品類。
第四,新政僅留3小時“過渡期”,引起的恐慌、混亂、通關緩慢等后遺癥,至今未能消除。財政部于3月24日發布稅改公告,業界對于稅收調整的消化時間已經不足。而對跨境電商最具殺傷力的清單遲至4月7日21時發布,4月8日0點實施,且清單中的備注沒有詳細說明、沒有操作細則、未做相關培訓,導致地方海關、質檢來不及調整系統、不能確定備注的含義,廣大跨境電商、報關企業無所適從,進口通關量出現銳減。
有數據顯示,多個跨境試點城市平均進口通關單量出現下滑。
在林建看來,新政的不良影響絕不僅僅局限在平臺端,長此以往,平臺推出保稅區的經營,對于保稅區更是嚴重考驗,以規模較大的鄭州保稅區舉例,目前已經有平臺開始清庫存退出保稅區;這對于保稅區內的數萬人就業而言也會受到影響,據林建稱,在鄭州保稅區目前的用工規模已經直接降為千人左右,而某一平臺峰值的人員就高達數千人。
林建稱,地方政府對于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也是無奈,首先由于涉及監管層面,想要下情上達本身難度艱巨,其次審批制度也限制了最后的意見匯報。其向網易科技表示,從新政頒布至今他已經參加了幾次相關部門的座談,向有關部門提交了多份報告,更是接待了多批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對新政的調研,但是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反饋;他和所以平臺方都期待相關部門能出面暫緩相關新政的實施,從新討論各方意見進行重新審議。
“就像股市熔斷一樣,不希望這樣的悲劇在這個嶄新的領域出現”,林建感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