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前,各大視頻網站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往往會投入巨資在電視劇以及綜藝節目版權的購買上。而近一兩年,像PPTV、樂視、新浪視頻、騰訊視頻等視頻巨頭公司,漸漸地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體育賽事版權上。同時,樂視體育,新浪和騰訊還共同發起成立了“互聯網體育知識產權保護聯盟”,讓“互聯網+”體育這一領域逐漸地被人們了解,同時這也標志著視頻巨頭們對視頻體育領域的爭奪變得更加白熱化。
燒錢,不惜重金獲得直播權
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關注,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以及產業價值,各大視頻網站不惜投入巨資在獲取更多賽事的直播權上,尤其是在足球以及籃球賽事上。
PPTV
騰訊視頻
騰訊視頻直播畫面質量要好于新浪,但是在解說水平上,還有所欠缺,雖說把新浪NBA的柯凡挖了過來,但遠遠不夠。未來其能不能將過去新浪的用戶都導入進來,還需要在多方面繼續加強。
新浪視頻
失去了NBA這塊大蛋糕,新浪對于優秀賽事的需求更加迫切。7月10日,新浪體育宣布:已經與英超獨家版權商達成協議,獲得下賽季擁有永超網絡直播權。為此,新浪體育付出了1800萬美元,而在上年,這一數字僅僅只有1100萬美元。
新浪體育有著較為優秀的編輯團隊,可以在賽后快速的對賽事進行報道和深入分析。同時,觀眾可以通過微博進行直播互動,在帶來流量的同時,也搞活了多個產業業務。不過,在畫面效果上,新浪還有著很大的改進空間,不清晰,卡頓,將會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攔路虎。
樂視體育
樂視體育目前估值已達近30億元人民幣,因此在賽事版權上,樂視幾乎涵蓋了足球、籃球和高爾夫等賽事的轉播權,雖然大多數賽事較為廉價,但不得不看出樂視在體育版權這塊的野心。同時,樂視的直播畫質是幾個平臺中最好的,并且解說能力也在不斷地提升,不過,其現在仍缺少優秀賽事的資源。
從買劇到買體育賽事,原因為何?
現在,中國基本上所有的視頻網站基本上都進入了體育賽事轉播這一市場,而在過去,各大熱播電視劇以及綜藝節目才是視頻網站一直追捧得對象,不惜花費上億資金將獨播權攬入懷中,是什么導致了這一轉變?
先來看電視劇以及綜藝節目的版權,一部非獨家劇的成本大概每部在1000萬元—2000萬元,獨家是5000到7000萬,要是特別火爆的綜藝節目,成本可以達到上億。在承擔高成本的同時,并沒有給視頻網站能帶來過多的收益,搜狐張朝陽就曾多次表示現在視頻版權價格太貴,已經嚴重了拖住了搜狐發展的步伐,而這也是大部分視頻網站的寫照。而且,這也是為什么視頻網站紛紛要推出自制劇的原因之一。
相反,雖然體育賽事的版權費也較高,但是其帶來的各方面的收益卻遠遠大于成本支出:
第一,流量能夠很好的保證。在中國,有著龐大的球迷基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視頻網站的流量以及收視率。同時,遇到特殊的比賽,特別是像西甲國家德比的比賽,影響堪比世界杯,收視率都趕上奧運會,對于視頻網站來說絕對是一本萬利。
第二,周邊紀念產品的收入。對于大部分球迷來說,喜歡一個球隊,會買關于這個球隊的球衣、吉祥物玩偶、掛件等諸多周邊產品。而這些產品只有通過官方渠道才能獲得,也就是說只有和賽事簽訂合作的視頻網站才可以經營這些產品的售賣。另外,中國球迷的消費水平還是比較高的,賣周邊,可以為其帶來一定的收益。
第三,為硬件產品做推廣。現在視頻網站,為了獲取更高的市場份額,往往都會打造屬于自己的一個硬件產品,比如樂視和PPTV的智能電視。在賽事直播時,網站會給這些硬件產品一定的露出,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一定的推廣作用。
第四,增值服務收入。視頻網站的會將視頻的清晰度分幾個級別,像2K以及4K等高品質畫面,一般都要用戶支付額外的費用才能夠享受這一服務。對于大部分球迷來說,真實的現場感 一直都是其所追求的,他們愿意為高清晰畫面付出一定的費用。
寫在最后:
高投入,高回報,可以預見,未來視頻網站再賽事直播上的競爭將會日益激烈。除了花大價錢購買版權外,網站要想實現更大的價值,要做出差異化和個性化。同時,建立自己的品牌價值和社群經濟,也會讓自己走的更遠。